绿色出行和 “双碳目标”
城市交通是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交通的节能减碳,需要继续挖掘其潜力。国际组织C40在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需要翻倍,必须在2030年前实现公共交通零排放的转变。如果没有这样的改变,各国将无法实现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半和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1.5°C的紧迫目标。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地铁、轻轨、BRT等公共交通系统,是发达国家城市交通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在完成同样的行程时,汽车的能耗是公交车的3倍。通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改善非机动车出行,有利于建立高效、低碳的城市交通系统4。国际大都市的公共出行,包括轨道交通和公交车,大多已超过70%,私家车出行比例相对较低。例如,纽约的私家车出行率约为16%,而香港的私家车出行率仅约为11%。国内大都市的绿色出行率不断提高,使得私家车出行率开始下降(图-2)。然而,根据吴傲霜等学者公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私家车出行占总出行率的33.8%,2016年,深圳私家车出行占总出行率的41.2%。
数字工具和公共绿色出行
大多数国际数字技术企业都宣布了在能源供应中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社会低碳行动和消费,是国际数字技术企业大力推动的方向。在减缓气候变化领域,谷歌是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数字技术企业。其旗下的谷歌地图为用户提供了卫星图像、航拍、街道、360°互动街景全景、实时交通状况和交通路线规划,让出行者可以更方便地选择最佳出行方式。谷歌地图在导航中推出了 “最低碳排放 “选项,以便为用户制定碳排放最低的出行路线。谷歌地图估计,这一举措每年可以为用户减少1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CO2 E),相当于减少20万辆路上的车辆。谷歌旗下的Waze公司推出了一个互助旅行软件平台,鼓励用户拼车上班。2019年,waze的拼车里程达到1.2亿公里,抵消了26000吨的二氧化碳e排放,相当于种植了40多万棵树。
关于公共绿色出行行为的研究
为响应国家绿色公交倡议,实现我市 “双碳目标”,67.2%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原有的高碳出行方式,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26%的受访者表示可能会改变,只有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可能,只有1.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改变出行方式。在表示不能或不会改变出行方式的受访者中,58%是出于对通勤时间的考虑,不会因为绿色低碳而放弃对出行时间的考虑。绿色出行,通勤距离是决定因素,环保和健康是主要因素